第五百二十五章 停不下来啊_隋末之万钧之势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。处处不留爷,揭竿造反,反了他丫的。”

  历史上的黄巢,洪秀全,都曾经历过“屡试不第”。

  北宋时期的张元,屡试不第,恼羞成怒投奔了西夏。

  类似这种因为“屡试不中”最后恼羞成怒的案例实在太多了,只不过大多没有掀起太大的风浪。

  当读书人将“货与帝王家”当成是最重要人生目标的时候,矛盾就已经存在了,而且很难调和。

  背后作两首诗,抒发一下“怀才不遇”,“郁郁不得志”的心情,这已经是非常客气的了。

  有些心思“灵活”的,传播一些谣言,给朝廷找点麻烦。

  再狠一点的,干脆就反了。

  姜万钧之所以一再鼓励读书人投身于其他行业中去,就是想给读书人找事情做,而不是整天就想着做官,要么就是琢磨着造反。

  如果不能妥善安置读书人,那么鼓励教育便成了取祸之道,这也正是“科举制”的弊端之一。

  这一次殿试的题目,便是“读书人如何实现自身价值”。

  有些人文章写得好,诗词作得好,但在治国理政方面脑子未必那么灵光。

  还有的,灵光乍现,偶尔可能会有一个好点子,可是大部分时候很平庸。

  这些人,不能说他们没有才华,但姜万钧如果用他们治理国家,那绝对不是百姓之福。

  可也不能太冷落了他们,遍地都是“怀才不遇”的人,迟早会衍变成大宁不稳定的因素。

  姜万钧成立“五院”,文学院就是用来笼络这些人的。

  文学院将来必定是文人的最高殿堂,没有任何实际权利,但却享有崇高的荣誉。

  姜万钧都想好了,等到文学院的人多起来之后,就派他们到世界各地去“采风”,了解各地风土人情。

  如果利用得好了,绝对比“郑和下西洋”的效果要好得多。

  将文化传播出去,将思想传播出去,将商品也带出去……

  姜万钧相信,广阔无边的世界,一定会吸引无数有识之士。

  如果后世的君王,知道世界那么大,还有更多富庶的地方,黄金遍地,各种香料像野草一样多,他们还会骄傲自满吗?

  如果会,那就是棒槌,神也救不了他。

  ……

  “陛下,颜文远将军急奏。”宫宁两条腿捣腾得飞快,迅速将一封加急的信件呈到了姜万钧的面前。

  姜万钧接过信,立即拆,一目十行看了起来。

  信上的内容很简洁,没有一句废话。

  半个月前,大宁水师的一部在海上碰到了倭国的舰队,双方交上了手。

  在“舰炮”的帮助下,大宁水师完胜,缴获了两条船的黄金。

  经审讯,这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