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九十三章 宁在直中取,不在曲中求_隋末之万钧之势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为侨姓”,王、谢、袁、萧为大;东南则为“吴姓”,朱、张、顾、陆为大;山东则为“郡姓”,王、崔、卢、李、郑为大;关中亦为“郡姓”,韦、裴、柳、薛、杨、杜首之;代北则为“虏姓”,元、长孙、宇文、于、陆、源、窦首之。以上“侨姓、吴姓、郡姓、虏姓”合称“四姓”,“举秀才,州主簿,郡功曹,非四姓不选”。

  即使在上述“四姓”中,也因门第阀阅而有等级高下之分:凡三世有位居三公者为“膏梁”,有令、仆(射)者为“华腴”,有尚书、领、护以上者为“甲姓”,有九卿若方伯者为“乙姓”,有散骑常侍,太中大夫者为“丙姓”,有吏部正副郎者为“丁姓”。

  魏征的出身,和这些都不挨着。他堂堂正正不畏人言,可终究是人言可畏。明眼人都看得出来,姜万钧是铁了心要扶持魏征成为百官之首,甚至不惜亲自下场为魏征背书,当然魏征自己也争气。

  褚遂良能够感觉得到,父亲那一肚子的酸气,能把人熏个跟头。

  他猜测,魏征大人或许觉得,既然要当一面镜子,就不能太“面目可憎”了,否则岂不是说明君上眼神不好,挑了一面“破”镜子。

  事实上褚遂良还真没有猜错,不过魏征心情好不全是因为如此……

  魏征素来正直,有什么说什么。

  这种性格有好处也有坏处,作为重臣是没有问题的,可是如果要当百官之首却有点麻烦。

  光姜万钧觉得头疼好办,他自认自己还是有几分容人之量的,肯定不会在魏征死后刨他的坟。

  可百官都觉得头疼,那就坏事了,魏征作为百官之首,却不被百官所喜欢,工作如何开展?

  换掉魏征是不可能的,姜万钧只能从两个方面着手,一方面提高魏征的影响力,让人心悦诚服,工作自然也就好开展了;另一方面是尝试着说服魏征,工作要讲究方法。

  “宁在直中取,不在曲中求”,并不是让人做事直来直去。

  这个典故源自姜子牙在渭水河边用直钩钓鱼,鱼钩是直的,可这心思却指不定拐了多少道弯。

  “用直钩钓鱼”本身就是一种方法,人家勾的就不是鱼。

  你魏征如果拿一根铁签子,专门朝着别人心窝上杵,那特么是个人就受不了。

  姜万钧急着将报纸拿出来,就是要告诉魏征“方法”的重要性。好的方法可以让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,而不好的方法,却可以让原本简单的事情变复杂。

  “正直”是品质,“方法”是智慧,两者相加,可以发挥出更大的效果。

  说来也是让姜万钧有些哭笑不得,他一面要求正直的人圆滑;一面又要要求圆滑的人正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